皇冠比分

首页
> 资讯信息 > 交流论坛

【宜春】创新举措 担当实干 在助力残疾人脱贫奔小康上展现新作为

发布日期:2021-08-18 16:55 访问次数:

万载,地处赣西北边陲,总面积1719平方公里,辖7乡9镇1街道,有205个村(社区),30个深度贫困村。全县持证残疾人1.6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残疾人口4156人。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万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从2018年起,把残联列为全县十四大扶贫牵头单位,确保了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和残疾人口如期脱贫。

一、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为切实解决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万载县残联重在“三抓”:一是抓培训:县残联、县就业局每年联合举办了残疾人实用技术或职业技能培训,如:盲人按摩培训、电商(抖音拍摄)培训、残疾人种养技术培训、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2016—2020年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878人。二是重奖补:为促进建档立卡残疾人就业创业,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了《万载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自主创业激励办法(试行)》(万扶组[2019]23号),对建档立卡残疾人自主创办便民店、按摩店及创办助残基地等,给予资金扶持,大大调动了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激情。三是出实效。据统计,目前,培植省、市级阳光助残基地7个,县级助残基地20余个,2016—2020年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合计116.7万元,安置残疾人就业800多人。

案例1.深山玫瑰园里的致富花。省级阳光助残基地--高村同心玫瑰园农民种植合作社带领残疾群众致富本小康

万载县高村镇同心村,位于万载县最高峰仙姑岽脚下,与宜丰、铜鼓两县交界,距县城53公里,既是省定贫困村,又是深度贫困村。该村总人口1650人,贫困人口453 人,贫困残疾人91人。

该村村民朱兴,十几岁离开家乡,只身外出闯荡,短短十年间,从一个打工仔成为了广东辉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身在城市的他,心里却总想着家乡,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云南一家红玫瑰食品加工厂参观时,发现玫瑰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有很好的食用、药用价值,特别适合制作特色糕点,加上玫瑰花茶不仅色泽鲜艳,而且滋阴美容、调理血气,更有助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他想到,自己的家乡同心村与云南同属亚热带气候,气温相当、生长环境相似,若在家乡同心村发展红玫瑰产业将大有前途。

说干就干。2018,他邀上好友谢国洪、曾仕兴、余政等人,注册了万载县同心玫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玫瑰合作社),注册资金200万元,他自己任法人代表,并和同心村村属林海合作社合营,准备带领同心村村民大干一场。他们在同心村干沙坝和长岗里租赁了60亩田地,从云南某红玫瑰种植基地购进几万株红玫瑰种苗,在高薪聘请来的专业导师指导下正式开始试种。准备在自己试种的基础上,带领当地村民种植。

种植玫瑰,翻地、除草、剪枝、摘花等需要劳动力较多,朱兴想到,当地有近百个残疾人,他要带着当地的残疾人脱贫致富。于是,他与部分贫困残疾人户签订了劳动合同,使之成为合作社的固定用工。在栽培旺季又聘请了更多贫困户劳动力,他们不仅每天可以赚到100元工资,而且可以在基地学习玫瑰种植技术。经过一年的精心培育和辛苦劳动,同心村的土地上终于绽放了一朵朵绚丽的玫瑰。

有了鲜花,他们想着下一步就是对玫瑰进行加工,为了配合同心村脱贫攻坚整体规划,玫瑰合作社选择租赁了同心村委会的扶贫车间加工玫瑰系列产品——玫瑰饼、玫瑰花茶、玫瑰醋……

2020年,玫瑰合作社加大投资力度,扩大种植玫瑰面积100亩,葛根60亩,另外还购进10000株红玫瑰种苗免费发放给贫困户,签订协议保证无偿技术指导,保底价格回收鲜花。基地通过‘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使贫困户实现‘拿租金、赚薪水、分股金’三种方式增收。”

目前,玫瑰园基地安置残疾人9人,其中建档立卡残疾人9人,有5户残疾人家庭种植了玫瑰供合作社回收。肢体残疾人曾广兴高兴地说: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就业,一年下来,有七八千元,真好。

当有人问及为什么要选在同心村建立玫瑰产业基地时,朱兴说:“一人富不算富,我要为同心村群众谋出路。虽然玫瑰产业前期投资很大,但可以带领家乡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还可以帮助家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专属同心村的‘一村一品’品牌,更主要的是,我们在家乡办企业,可以帮助贫困户树立发展信心,同时吸引更多的同心村在外人士返乡创业。

 

 

(残疾人在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的场景)

 

 

(高村同心玫瑰园种植基地)

二、着力推进“个性化”无障碍改造  

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开展无障碍改造,是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兜底补短、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要基础。根据中残联、省残联要求,2018—2020年,万载县残联把“小工程”当成“大事情”来办,按照“统一勘查设计、统一预算口径、统一工程施工、统一器具购置、统一工程监管、统一检查验收”的方式开展工作,累计投入150多万元,对599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达到了“改造一户,方便一家,影响一片”的效果。

据统计,2018—2020年万载县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为肢体类家庭硬化地面2500多平米,坡化38处,房门改造42处,厨房改造30个,新建低位灶台92个,改造卫生间34个,安装卧室扶手、卫生间扶手、马桶、马桶扶手、固定浴凳等350余处。对智力精神家庭,安装防护网32个,防护门窗42个。对听力和视力家庭,发放报警电饭煲、报警水壶、语音手机、盲杖、手写板、“小度在家”学习机等无障碍器具及用品1250件余件(套)。 2019年,万载县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做法在全省作典型经验介绍,2020年宜春市助力脱贫攻坚暨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推进会在万载召开。

  

 

 

案例2.现年47岁的杨旭升,是万载县赤兴乡浙桥村的一位靠轮椅代步的残疾人,2015年因拆屋建房时下跌摔伤造成下身瘫痪,平时以卧床为主,日常生活和起居全靠妻子侍候,为此,妻子无法外出劳动,让他们家生活无望。2018—2019年,县残联结合他家情况,对杨旭升家先后两次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在卫生间加装了陶瓷马桶,安装了马桶扶手,在浴室安装了固定浴凳,安装L型扶手;对房屋前空地进行硬化,便于轮椅出行;在卧室安装床头承重支架,方便自行起居;在卫生间安装了2副承重支架和吊环,再配套发放可拆式高背靠轮椅。无障碍改造后,杨旭升从此告别了妻儿侍候的生活,凭借自身的努力,解决了自行通畅出入家门、自行上下床、自行洗澡、自行如厕的四大难题,由此发自肺腑说出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残联各位领导的大力帮扶,我的生活质量得以大大改善……”的话语。

 

(杨旭升借助吊环从轮椅过度到床上)   

三、全力解决贫困重度肢体残疾人的“后顾之忧”

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建档立卡残疾人“兜得住”、“稳脱贫”,2016—2020年,我县共为485名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了“阳光家园”送餐、理发、打扫卫生等服务;为262户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了“康复体育进家庭”服务。2020年,率先在全省探索开展了重度失能残疾人集中托养试点工作,即依托高城、赤兴、马步三乡镇敬老院,设立建档立卡重度失能残疾人托养部,聘请专门护理人员,配置托养设施,争取上级资金、本级财政并整合阳光家园和日间照料项目资金等开展照护与托养的模式,为集中照护与托养对象提供了护理、送餐、洗漱等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大大提升了入住对象的幸福感、满足感,可说是“托养一人,解放一家”。

案例3.如赤兴乡书堂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林伟芳,现年50岁,家里3口人。原本是能干的庄稼汉,还会做点木工活,日子过得还不错。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三年前,因不小心摔了一跤,致腰椎神经损伤,造成下身瘫痪,从此只能在床上度日。这一躺就是3年多,林伟芳一直没有下过楼。随着时间的推移,悲观绝望的他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拿老婆、儿子撒气。已经成年的儿子本想外出打工,但被父亲阻着,只能留在家里,与母亲一起照顾林伟芳。只是父子俩不合脾气,互相抱怨,家里常常闹不安宁。2020年,赤兴乡敬老院改造建立了“建档立卡重度失能残疾人集中托养照护中心”,通过摸排,林伟芳符合入住的条件。于是,敬老院和乡残联的工作人员纷纷劝说他入住,奇怪的是,优厚的条件摆在他的面前,却让他犹豫再三,原来他是担心下山后,留下老婆让他不放心,还有就是他现在一天到晚需要人伺候,下山托养恐不长久。为了打消他的顾虑,照护中心工作人员跟他讲明了政策,并同意接收他的老婆到托养中心打工,林伟芳这才答应入住照护中心。

2020年5月,林伟芳入住中心后,他的老婆被安排到托养中心食堂打杂,月收入1000元。林伟芳夫妇安置好后,他的儿子也外出打工去了,一家的生活便有了希望和保障。几个月来,照护中心的人员渐渐发现,林伟芳的脾气不再暴躁了,脸上渐渐有了笑容,话也开始多起来。他逢人便讲,现在党的政策真好,在照护中心他享受着周到的服务,每餐热腾腾的饭菜有人端来,房间有人清扫,定期的护理按摩,电视随时观看,关键是老婆还在自己的身旁。对他来说,集中托养既解放了自己,又解放了家人,感觉好幸福。

 

(入住残疾人托养中心后的林伟芳幸福指数节节高)

四、强力推进残疾人扶志工作

残疾人扶贫,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必须强化宣传引导、正面激励,扶贫与扶智和扶志相结合,消除贫困残疾人等、靠、要思想,引导他们自强不息、自主创业,这样才能真脱贫、脱真贫。一是编印了残疾人自强脱贫风采录。2019年以县政府名义表彰了20名残疾人脱贫之星,为扩大其社会影响,县残联联合县委宣传部、县扶贫指挥部深入基层、深入实地对先进人物事迹进行挖掘整理,编印了残疾人自强脱贫风采录——《折翼也要飞翔》,6000册书籍发放至全县帮扶干部手中,成为万载县乃至宜春市脱贫攻坚成果之一。

 

二是制作了残疾人脱贫攻坚专题片。2020年,是脱贫攻坚总结之年,县残联决定对2016年以来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回顾,拍摄了脱贫攻坚专题片——《让残疾人都说共产党好》,以“各级领导关怀”、“残疾人教育就业培训”、“残疾人康复”、“残疾人维权”四个篇章展开介绍,该专题片于2020年11月在中残联融媒体展播。

 

三是涌现了一大批残疾人自强脱贫典型。几年来,万载县利用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体全方位地宣传残疾人的脱贫事迹,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案例4. 轮椅创业勇脱贫  爱心传递报党恩

——万载县双桥镇绍江村朱牛根的脱贫故事

“牛根,我家的电视机坏了,你啥时候来帮我看看?”接到电话,朱牛根二话不说,便捎上工具包,艰难地把身体挪到自己改装的三轮车上匆忙出门了。家电维修,只要客户有需要就随叫随到服务上门,可以说,一个正常人都难办到,但一个靠三轮车代步的一级残疾人做到了。他就是万载县双桥镇绍江村村民——朱牛根,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年42岁,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修”来了幸福,真真实实地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朱牛根的早期梦,学修理求生路,一个字“难”   

朱牛根自幼生长在农村,因小时候生病,双腿不能行走,自小双腿残疾的他,未曾体会过双腿直立行走是什么滋味,一直只能把小板凳当腿使,用手支撑着身体挪动凳子移步。小时候,他也想像别的孩子那样去上学,可上学必须翻越一座木桥,还有2公里左右坑坑洼洼的泥石路,对于双腿不能行走的朱牛根来说,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去不了学校,朱牛根便只有在家自学,向邻居家的孩子借来教科书,又要父亲帮他买来一本新华字典。碰到看不懂的地方,就向邻居家的孩子请教,慢慢地他认识了不少字。随着年龄逐渐增大,为了给自己找到一项生存技能,他开始认真研究家电维修。听说谁家有废弃的电器,他都要搬来倒腾一番,有时候一倒腾就是一个上午,慢慢地他也好像知道修理电器是怎么一回事。记得有一次,雷雨过后,他们邻居家的电视坏了,竟搬来给他维修。他虽然没有把握,但邻居的信任增添了他的信心。他想雷电打坏的电器估计是保险丝断了问题,于是,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小心翼翼地接上保险丝,结果电视果真恢复了正常,这让朱牛根高兴了好久,也让邻居对他刮目相看。当然,修理电器不仅仅是接保险丝那么简单,他必须得继续学。于是,他叫自己的父亲帮他买电器维修方面的书,谁知书买来后,他瞅着那密密麻麻的电路,宛如天书一般无从着手。幸好他的表姐夫是县城的一名电器修理师傅,只要表姐夫一来,他就缠着表姐夫教他如何看电路,并给他现场演练。表姐夫的实践经验足,一些电器常出现的故障及如何修理,一一传授给了朱牛根,朱牛根的技术也越来越娴熟了。2001年,他向信用社贷款4000元,在双桥镇昌田村开起了电器维修店。因昌田村紧靠潭埠镇、水南村、浩石村、柏树村等地,那里的村民对他比较熟悉,所以他的生意还不错。无奈,开店后不到一年,他出车祸了,在医院躺了4个多月才出来,回来后,遇到了几桩伤心事,使得他被迫离开了那里,这一次他亏了七八千元。过后不久与表哥到双桥街继续开店,由于那里人生地不熟,经营不善又倒闭了。那时的朱牛根觉得自己太不幸了,做什么都不顺。直到2006年,他再次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多元,重新在双桥镇开了家电维修部。虽然店面位置不够优,店里的生意依然不够好,经营七八年,欠款也没还清,但朱牛根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坚持了下来。2014年,朱牛根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镇村和帮扶干部的帮扶下开启了艰难的脱贫路。

朱牛根的远景梦,修理加销售,一个字“宽”

朱牛根的帮扶人是村支部书记朱冬茂,对朱牛根非常关心,当他了解到朱牛根想扩大经营范围(即修理与销售家电为一体)的想法,但又苦于无资金时,朱书记立马行动,利用金融帮扶政策帮他申请了2万块钱小额贴息贷款用于扩大经营。见他没有营业执照,又帮他跑部门,将营业执照送到他的手中。县里组织就业技能培训,也极力推荐他参加,学习家电维修的专业知识,为他创业打开了方便之门。

如今,朱牛根的店面扩大了一倍,经营范围也由过去单一的家电维修变成如今的维修兼零售于一体,生意是越来越好。每天,朱牛根早早起床,打理着小店。由于平时做事认真仔细,大家都知道他手艺不错,家里有什么电器损坏,都会找他,他也能随叫随到。他双腿不能行走,却凭借一辆自己改装的三轮摩托车服务上门。遇着大电器不方便搬回家的,朱牛根会送货上门;遇到年长者家电需要维修的,他会上门修理。2019年的除夕之夜,他为了帮助一对老年夫妇维修电视,忙到深夜3点才回来。朱牛根心地善良,遇到年老、贫困的家庭前来维修电器,他只收成本费。如此一来,他比以前忙碌多了,忙过饭点已是家常便饭。


为此,朱牛根店里的生意慢慢好起来,其收入也渐渐多了。到2017年年底,他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目前,店里的年收入已经突破5万元。2019年,朱牛根被评为“宜春市脱贫示范户”、万载县“残疾人脱贫自强之星”,并获表彰。谈及未来,朱牛根信心满满,他坚信,国家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即使没有双腿,也能画出美好生活的圆。

朱牛根是个懂得感恩的人。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朱牛根购买了十多件食品和矿泉水,到双桥镇绍江村慰问值班卡点的值守人员,受到群众好评。2020、2021年助残日期间,他慷慨解囊,先后两次捐款7000元到县残联,为的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残疾人……群众为他的善举竖起了大拇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各级残联组织,必须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努力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做到想残疾人之所想,急残疾人之所急,主动担当作为,通过各项惠民举措,让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为现实。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